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概述

分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的词分类

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这是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的手法。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为动词。

(三)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甘其食,美其服。”――“食”为名词,食物。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类。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又如上例的形容词“绿”在诗句中由于修辞的需要而活用为动词,也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这种用法并没有成为“绿”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也属于活用。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