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复习资料

分类:课外知识

一、高考题例

1.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5分)(2006年全国卷2-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2006四川卷19)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3.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3分)(06浙江卷22)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江西卷14)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全国甲卷12)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5辽宁6)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7.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05浙江6)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8.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2005福建19)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03北京)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唤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类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荚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掷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蓑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院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原题共5项,涉及到修辞的是CD两项。)是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1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2年春季高考)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11.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1993年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1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990年)

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谈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不超过10个字)及借此表明的主张。

①比喻

②比喻所谈的是 的问题

③发言者的主张:

13.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填入空白处的正确选项是 (1988年)(D)

溪①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②声笛起山前。

A.①满 ②几 B.①满 ②一

C.①涨 ②几 D.①涨 ②一

二、把握规律

《考试说明》指出的常见修辞方法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⑤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如“包袱”。(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5.比喻的作用

①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理深入浅出。化深奥为浅显。

二、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

跳跃着。

(2)拟物。例如: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3.比拟的作用

①色彩鲜明、感情强烈;

②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给人的印象更鲜明深刻。

4.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如:①古老的神州是一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②桥下的睡莲还沉睡未醒。

又如 山丹丹开花红娇娇,香香人才长得好。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

三、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清晨,一队红领巾在认真地打扫马路。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产地代本体: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

(7)牌号代本体:他一天喝一袋“蒙牛”。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

②以实代虚。突出形象,使语言生动形象,并引人联想。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①借代中借体与本体是相关的,借喻中喻体与本体是相似的。②借代重在称代,借喻重在描写。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红旗指处乌云散。

又如:①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

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四、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觉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了。”

3.夸张的作用

①运用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②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③烘托气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增强感染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

同志们,加油干,我们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当玩具,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一般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有时虚词有例外)。

3.对偶的作用

①在结构上整齐匀称,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对偶节奏感强,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在内容上或两相对比,或两相映衬,或两相补充说明。

4.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六、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设问能提示注意,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八、反问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为了加强语气,明知故问,但只问不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难道我们能够听任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继续下去吗?(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们难道不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吗?(用否定方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能强化语气.予以强调,引起思考,从反问中得出答案。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三、举一反三

1.对下面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A.“钟山”指南京城东的紫金山,这里指代南京。“苍黄”本指青色和黄色,古人有“苍黄反复”语,引申为变化、遽变。

B.“虎踞龙盘”来源于诸葛亮的“钟阜龙盘,石城虎踞”,这里比喻南京的雄伟、险要。

C.“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秦汉之交,项羽、刘邦奉命分兵二路西攻秦朝咸阳,为图“仁义”虚名,鸿门宴项羽放走刘邦,最终兵败,自刎乌江。

D.“沧桑”原意为沧海桑田,意思是桑田变为沧海,比喻发展速度很快,广阔无际。

2.选出能与“绿杨烟外晓寒轻”组成对偶的一项是 ( )

A. 红豆啄残鹦鹉粒 B.江流曲似九回肠

C.红杏枝头春意闹 D.暗香浮动月黄昏

3.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以谐音双关与象征手法,寓指爱情坚贞,至死方休。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怀念。

C.“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这一“皱”字,语音双关地把表面上静止如水的人物带进愁闷之中。写景不言情,而情思自至。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采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显示了塞外广阔无垠、苍凉雄浑的特殊风光。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5.阅读下面故事,完成题目。

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见后冷冷地说:“A?”甲猎人不悦,心想:“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着手回家,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不容易的事。乙猎人遇到的情形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两只野兔,就欢天喜地说:“B?”乙猎人心中喜悦:“两只算什么?”第二天,他打回了四只野兔。

请根据语境补上A、B两处疑问句的内容,均不超过10个字。

A: 。

B: 。

6.下面对联下联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绿树池边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下联应为:

7.从对偶的角度看,下面三处填空与前面划线的语句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是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生活痛苦 志不死 争取民主。

B.敌人极端凶残 意志坚 民主必得。

C.人民无比沉痛 斗志昂 胜利不远。

D.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8.下面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风中的烟囱呜呜地叫着,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9.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91三南高考题)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0.下列各句从修辞效果的角度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巧用比喻,以“薄似纱”喻世态人情淡薄。)

B.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该句用拟人的手法,表明春风因“疑”而不到边城。)

C.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放达中含有身世的感叹。)

D.千里澄山似练,翠峰如簇(卫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运用比喻,突出了山峰的特点。)

11.对联补字题

下面一联是过去为戏曲舞台撰写的,现遗失了六个字,请你补齐下联。

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

有时欢天喜地, ,转眼皆空。

12.“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13.读下面一首元曲,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秋风远寒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娥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A.“红妆”“娥眉”都是借代,以美女的特征借代西施和王昭君。

B.“女妖娆能有几”是设问,后面以王昭君和西施作答,突出了两位女性的伟大。

C.“战马空肥”一句与“红妆肯为苍生计”形成对比,讥讽统治者对强敌不抵抗,不如红妆女儿见义勇为。

D.“越吞吴”的“吞”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越国的凶暴贪婪。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 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 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光滑地躺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A.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B.像镰刀割过似的

C.像用脚践踏过似的 D.像用碾子压过一遍似的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两题。

小园已经有点春意了,绿雾在柳枝头荡漾,莺声从煦风中飞来,细雨在荒坪上涂抹——画布上浅浅的,青油油的,难道这不就是暗淡人生的一线生机吗?

(1)把文末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除反问外,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请举出三种来)。

① ② ③

17.对下面划线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情。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落日”既是写景,也是比喻,景美情深,感人至深。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用夸张的写法写出舟行之速,一派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守城将上严阵以待的情景。

18.为下边短文中横线处,选择一个贴切的比喻。

四面是柳枝篱芭,篱芭上爬满豆角,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 ,墙里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榆、槐、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A.童年的五彩梦 B.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密封的四堵墙

19.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考虑,下面三处应该填入的最好的一组是 ( )

①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 。

②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 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③短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 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A.工作 眨眼 拥抱 B.起床 开口 抚摸

C.工作 开口 拥抱 D.起床 眨眼 抚摸

20.“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哪句能与它组成对偶句。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名句

语文知识